杜博民(1919-1988),原籍贵州省大方县,1919年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4年到玉门油矿地质室工作,1946年迁往兰州勘探处。1949年兰州解放,被派往玉门油矿军管会工作。195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玉门油矿历任钻井大队地质电测队队长、工程处副主任、地质处处长。1953年调任西安石油勘探局主任地质师,1955年赴新疆接替新疆石油公司总地质师西雷克的工作,即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兼地质处处长。1964年调任东北石油学院勘探系主任,1966年任湘鄂西勘探指挥部指挥,1984年调任大庆油田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石油学会理事。先后撰写了50余篇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杜博民同志为我国石油地质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是值得后人深切缅怀的。
杜博民
坚持真理 克难攻坚
1955年春,杜博民同志应国家号召,远赴新疆,接替新疆石油公司总地质师西雷克的工作,即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兼地质处处长。杜博民一到新疆就面临两大争论:一是在准噶尔盆地找油选山前构造带好还是选地台区好;二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即克拉玛依能不能找到大油田。杜博民同志认真倾听不同意见,踏勘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缘和东部,在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在准噶尔盆地地台区有大油田存在的可能性推断是有根据的”的正确结论,极力主张在盆地西北缘开展油气钻探工作。在石油工业部和新疆石油公司的支持下,1955年确定了黑油山一号井(即克拉玛依一号井)井位。同年7月6日开钴,10月29日喷出了工业油流,宣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
1955年12月,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来新疆,检查克拉玛依勘探情况时,特意询问杜博民:“你对准噶你盆地西北缘含油前景有什么看法?有位著名地质学家来这一带调查后,回到北京向中央负责同志讲,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石油很多都跑到地面上去了,没有成为大油田的希望,中央负责同志叫我到现场调查了解各方面意见,以便决定多摆勘探工作量的问题。”杜博民当即详细地向李部长一行汇报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可以形成大油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依据,得到了李部长的赞扬和支持。在以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唐克为首的工作组的帮助下,杜博民与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总工程师史久光等人编制了《克拉玛依地区钻探总体规划》。接着在1956年春,在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康世恩的正确指导下,杜博民和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陈责以及张恺、范成龙等制订了从克拉玛依至乌尔禾的钻探计划,在长130公里、宽30公里,约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部署了10条钻井剖面,排距30~50公里,井距5~10公里。第一批部署了29口探井,开展区域钻探,为在短短两年内控制克一乌油气聚集带的规模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史上采用总体部署开展区域性钻探,“多快好省”地拿下大油田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杜博民同志坚守爱国、报国信念,不断向着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迈进,只为解决国家“油荒”,让石油工业发展命脉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制于其他国家。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克难攻坚的创新精神、诲人不倦的仁者风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石油地质工作者不断前行。
不计得失 投身教育
杜博民同志对石油地质科学的挚爱萌生于青年时代。1943年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他与石油地质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50年起,为打破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的中国无油论,一批批先辈踏上了发展共和国血脉的石油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一代代石油人把一生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石油行业。他们的事迹是一面面高高飘扬的、激励后人不懈奋斗的旗帜,杜博民也正是其中之一。1964年杜博民调任东北石油学院勘探系主任,此后20余年间,他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将自己在克拉杜博民玛依油田的宝贵经验言传身教给学生。他总是将学生放在首位,不管多么繁忙,从未离开过三尺讲台。
杜博民默默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积极投身于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他光明磊落,严谨笃学,是一位受人敬仰的人生导师和学术研究者。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兢兢业业,为祖国石油高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石油科技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笃行 事必躬亲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地质科研工作者,杜博民特别重视地质实践。“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大自然是地质学家的天然乐园,是汲取知识的宝库,光靠书本是很难学好学透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数十年间,他的足迹遍至陕、甘、青、新、黑、吉、辽、鲁、湘、鄂、川、贵、晋等省区,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石油地质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育等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6年东北石油学院勘探系师生受命在湘鄂地区找油时,杜博民任找油地质大队队长,负责组织管理全队的生产工作。1972年杜博民提议在河北唐山市赵各庄煤矿建设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他多次赴京争取,终于征得石油工业部领导同意,拨款4万余元并调拨当时颇为紧缺的建筑材料等,建成一栋小二层楼,大大改善了师生野外实习的学习和生活条件。1974年,杜博民率地质系教师和地73级学生在唐山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近4个月的开门办学实验,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听过杜博民讲课的老师和学生,无不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杜老师讲课特别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并且能够把教书育人与国家的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杜博民秉承这样的观念,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无数个日夜。在教学理念方面,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融会贯通,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加强对石油地质学的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杜博民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他时时刻刻都把认真摆在第一位。他曾说:“如果你不能认真去做某一件事,你干脆就不要去做,你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你得沉下心来,忘我地工作。”他的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师。
“肩挑日月手提星,踏破荒原伴雨行。高歌一曲雄心壮,浅唱三春硕果惊。”杜博民同志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于党和人民,热爱祖国石油事业,平易近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勤奋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光辉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追求真理、献身于祖国石油及教育事业、献身于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东北石油大学历史、我国石油教育和石油工业发展的史册中!
(撰写人:张博为 王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