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改版 发布:2021-09-22 10:19:20  点击量:

一、学科简介

   

地质工程学科代码:0857 授予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

   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以我校“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油气资源勘查”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省级重点实验室、“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等 6 个硕士点为依托,发挥众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及研究生

企业工作站等资源优势,于 1999 年针对企业在职人员开始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领域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油气资源地质工程领域,培养油气田勘探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油气田环境地质工程、地热开发地质工程和油气田地球物理勘探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本学位点汇聚了一支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带头人的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了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等 5 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逐渐凝练出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油气田开发地质、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 5 个稳定的优势学科研究方向;构筑了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及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形成机理及资源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实践教育基地、石油地质类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等多个硬件和软件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位点已经逐渐发展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技术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为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重大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地质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进行地质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承担地质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向

1. 油气田勘探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和掌握含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选取与评价;地球物理和地震勘探方法、处理与解释;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该方向在断裂变形机制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和断层封闭机理及定量评价、断盖共控油气富集理论和断圈有效性综合定量评价、油气输导体系研究;复杂岩性测井综合评价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层序地层学研究等工程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复杂沉积体系烃源岩评价预测、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的油气成藏过程恢复、页岩油气富集机理及资源评价等工程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 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和掌握油藏描述方法与技术,剩余油形成与分布,复杂储层测井评价及油井多相流检测、开发测井应用技术,开发地震应用技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评价方法。该方向在单砂体及其内部构型精细表征技术、单砂体内部构型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技术和砂体构型控制剩余油物理模拟技术、油气水多相流检测技术、水淹层导电机理及精细评价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法与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

3. 油气田环境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和掌握关于油气田环境地质问题的元素迁移转化分析技术、污染物治理技术以及场地修复技术。该方向在“石油类污染迁移转化,污染场地地球物理调查、修复”,“含油污水高级氧化/生物处理”, “含油污泥脱水/干化/生物降解”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特色,污染成因、迁移转化及治理修复措施等研究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

4. 地热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和掌握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地热资源评价技术,地热资源开发技术。该方向形成了大中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田成藏机制分析, 中深层水热型、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评价,隐伏型及油区地热资源高效开采与开发,地方及油田地热能高效勘探开发科学规划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定量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大庆及东北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 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主要学习地球物理方法、处理、解释与反演;掌握地震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复杂储层测井评价及油井多相流检测、开发地球物理应用、人工智能勘探技术;该方向在复杂岩性测井综合评价、水淹层导电机理及精细评价、高分辨率地震偏移成像、复杂断块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等工程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在校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

五、学分设置与要求

1.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且不高于 38 学分,其中

学位课程不低于 22 学分,必修环节 5 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程。

    2.课程体系、学分及学时数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四部分。课程学时数指课堂授课时间,不包括研究生查资料、阅读文献和课后作业等课外自学时间。计算方法是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课程时间安排一般为 1 年。详见附表。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旨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与专业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学科与行业发展前沿,“五育”并举,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

1.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本领域特点到相关行业从事实习实践活动, 可由校内外两位导师共同协商决定或由培养单位决定实习实践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到研究生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也可根据需要到学校具有实训、实践教学能力的单位、导师的科研协作单位或其他相关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一年。实践环节结束时撰写专业实践报告及考核评价表,完成实习实践的总体成绩评定。具体参见《东北石油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东油研发 [2013] 28 号)文件。

2. 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研究生应积极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 0.5 学分。

3. 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学院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0.5学分。

七、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三跨”培养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采用双导师负责制,指导组团队培养相结合,研究生可到研究生培养基地聘请现场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师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八、论文工作

      1. 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

      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应对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论文工作一般应与教研(研究室的科研主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考虑到可能的物质条件和时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鼓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自己选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开题与答辩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一年,开题半年进行中期检查。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提交学院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完成的工作,已取得的成果,预期获得的成果,完成论文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今后的工作计划等。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撰写具体格式见《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