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教授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刘宗堡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职务:

学术头衔:三级教授、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 获奖信息
  • 教学科研
  • 联系方式
刘宗堡,男,1982年出生,教授(博士),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
一、受教育经历
2000年9月~2004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辅导员:历玉英教授;
2004年9月~2007年4月:大庆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主攻大型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油水分布规律,导师:马世忠教授;
2007年9月~2010年6月:东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主攻陆相盆地三角洲相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凹陷分区成藏模式,导师吕延防教授。
二、工作后职称评选
2010年7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讲师;
2010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
2014年6月:晋升博士生导师(破格),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15年9月:晋升教授(绿色通道)。
三、工作后经历
(1)IAS和AAPG会员;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岩性油气藏、东北石油大学学报青年编委,《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Petroleum science》、《石油学报》、《沉积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3)“油气藏形成组”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骨干成员;
(4)“油气成藏与保存”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5)东北石油大学优秀青年科研人才。
四、科研优势及特色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储层沉积学与油气成藏机理,特色研究方向如下: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核心技术: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多级次层序界面精准识别及对比技术),该研究广泛应用于松辽盆地、海塔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提出了“同沉积构造抬升型层序地层格架”和“反向断块同沉积翘倾地层模式”,其对深入揭示层序地层发育规律和油气成藏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2)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解剖(核心技术:现代沉积类比-野外露头解剖-岩心观察描述-测井曲线判识-砂体几何参数类比综合绘制单砂体级沉积微相技术),该研究立足于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创建了基于砂体几何参数和地震沉积学多因素耦合的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方法;
(3)三维储层构型解析及相控剩余油分析(核心技术:沉积模式指导-测井曲线标定-岩心识别-砂体构型数据库类比和油水动态验证的储层构型控剩余油技术),总结出曲流河点坝砂体构型解剖的5种技术和方法,提出基于断储配置关系、注采井网、微幅度构造和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综合进行相控剩余油挖潜,特别是断层边部大尺度定向井挖潜剩余油的技术方法,其对中国东部老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指导;
(4)碎屑岩储层输导体系评价方法(核心技术: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的输导层划分技术),建立了基于储层数值概率模拟的碎屑岩储层输导体系定量评价的3种方法和4大步骤,并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高频湖平面升降控制下的单一输导层输导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为研究复杂岩性油藏聚油规律和油水分布提供了基础;
(5)致密砂体储层描述表征研究(核心技术:沉积相、成岩相、构造相评价技术,微观表征与宏观评价的多尺度耦合解析),提出了不同沉积环境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甜点预测方法,为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给予了有利支撑;
(6)非常规油气储层人工智能评价(核心技术:致密油储层岩相类型测井曲线智能判识,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智能分割及成岩相定量表征),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深度学习判识方法及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孔隙结构-成岩相评价方法,为非常规油气储层大数据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期刊论文
[1] 刘宗堡,马世忠,孙雨,张金刚,吕延防.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8,26(3):399-406.
[2]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6):937-945.EI收录.
[3] 刘宗堡,付晓飞,吕延防,付广,庞磊.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J].地质评论,2009,55(5):685-692.
[4] 刘宗堡,吕延防,杨志,李秋影,李迪.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分布特征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9,33(4):382-390.
[5] 刘宗堡,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李迪,李晓伟.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6):998-1006.EI收录.
[6] Liu,Zongbao,Jia Junjie. Discussion about strata thickness reduction model of Putaohua oillayer of Sanzhao sag in Songliao basin[J].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2011,2(1):235-240.EI收录.
[7] Liu,Zongbao,Bi 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channel sand bodies in meandering river and remaining oil tapping study-as on PI2a of South-Two area in Sanan field[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361-363:8-14.EI收录.
[8] 刘宗堡,贾钧捷,赵淼,孙庆华.大型凹陷源外斜坡区油运聚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长10地区扶余油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24(1):64-68.
[9] 刘宗堡,赵淼,吕延防,马世忠,方庆,郭新.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4):984-990.EI收录.
[10] 刘宗堡,闫力,俞静,刘云燕.松辽盆地太东斜坡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36(6):14-21.
[11] 刘宗堡,杨铁军,龚勋,刘洪涛,刘云燕.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4):32-38.
[12] 刘宗堡,张云峰,刘云燕.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2):30-35.
[13] 刘宗堡,赵容生,闫力,于英华.海-塔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6):743-750.EI收录.
[14] Liu,Zongbao,Gong Xu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aining oil of Putaohua oil layer in Pubei oil field of Songliao basi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868:146-149.EI收录.
[15] 刘宗堡,陈岩,刘广林.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5):211-222.
[16] 刘宗堡,崔羽西,方庆,刘性全,仇翠莹,于玥.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J].沉积学报,2014,32(4):776-783.
[17] 刘宗堡,闫力,高飞,付晓飞,于开春.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4,38(4):52-58.
[18] 刘宗堡,索苏,潘龙,付晓飞,申家年.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富集规律及潜力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4):463-472.EI收录.
[19] 刘宗堡,龚勋,马世忠,袁红旗,吕延防.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C].2014.
[20] 刘宗堡,宗寿魁,姜崇,付晓飞,吕延防.凹陷向斜区油气滞留成因机制及成藏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44(1):76-85.EI收录.
[21] 刘宗堡,孙龙,吕延防,刘云燕.凹陷不同构造区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8):2992-3002.EI收录.
[22] Suo Su,Liu Zongbao. Physical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main control of Take Putaohua reservoir in Gulong syncline,Songliao basin for example[J].Acta Geological Sinica, 2015,89(supp):450-451.
[23] Fu Xiaofei,Lan Xiao,Meng Lingdong,Wang Haixue,Liu Zongbao,Guo Zhiqiang,Chen Zai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zones and their control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t the fault edge: 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Xingshugang Anticline in the Daqing Oilfield, China[J]. Petroleum Science, 2016, 13(3): 418-433.SCI收录.
[24] 刘宗堡,郭林源,付晓飞,张东,刘云燕,方庆,王海学,孟令东.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控油作用.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2):21-29.EI收录.
[25] 刘宗堡,张云峰,刘云燕,薛欣宇,王海山,刘芳.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现状及石油地质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3):520-530. EI收录.
[26] 张云峰,刘宗堡*,赵容生,刘云燕.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砂体静态连通性定量表征—以松辽盆地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6):1188-1195.EI收录.
[27] 薛欣宇,刘宗堡*,张云峰,方庆.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例[J].石油学报,2017,38(11):1275-1283.EI收录.
[28] 刘芳,刘性全,刘宗堡*,管宪莉,张云峰,刘云燕. 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致密砂岩成藏过程分析—以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2):268-278.EI收录.
[29] 刘警阳,刘宗堡*,曹兰柱,刘性全,胡赛寅,潘国辉,刘芳.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研究[J].沉积学报,2022,34(1):1-12.(网络首发)
[30] Fang Liu,Xin Wang,Zongbao Liu(通信),Feng Tian,Yuwu Zhao,Guohui Pan,Chengwen Peng,Tao Liu,Ling Zhao,Kejia Zhang,Shiqi Zhang,Xiaowen Liu,Rongsheng Zhao. Identific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lithofacies based on CNN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Fuyu reservoir of Sanzhao Sag in Songliao Basin[J]. 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3,222:211459.SCI收录(2区).
[31] Cao Li,Yongzhuo Wang,Yongbing Zhou,Xiaodong Fan,Jianfei Zhan,Guosong Chen,Zongbao Liu.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ethod for Sandstone Thickness in a Zone with Dense Well Pattern Development Based on an Objective Function[J]. Processes, 2023,11(1):281 SCI收录(3区).
[32] Lei Zhao,Weijian Mao,Zongbao Liu,Shijun Cheng.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ial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of Longmaxi shal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J]. 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2023,7(3):152-163.SCI收录(1区).
[33] 胡赛寅,刘宗堡(通信),卢志霖. 嫩江上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及转化模式[J].地理研究,2023,42(3)747-760(CSSCI收录).
[34] 刘警阳,刘宗堡(通信),曹兰柱,刘性全,胡赛寅,潘国辉,刘芳. 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研究[J].沉积学报,2023,42(2):485-497.
[35]张云峰,刘宗堡(通信),应玉双,刘云燕. 决口扇对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J].沉积学报,2023,41(5):1329-1339.
[36] Cao Wei,Tian Feng,Liu Zongbao,Liu Fang,Zhao Yang,Shi Ying,Wang, Weihong,Guo Xuebao. MLPCC-MLMAE-Based Early Stopping Strategy for Unsupervised 3-D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24,21:7500205.SCI收录(3区).
[37] Tao Liu,Zongbao Liu,Kejia Zhang,Chunsheng Li,Yan Zhang,Zihao Mu,Fang Liu,Xiaowen Liu,Mengning Mu and Shiqi Zhang.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Diagenetic Facie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Hybrid Intelligence—A Case Study of Fuyu Reservoir in Sanzhao Sag of Songliao Basin[J]. Energies,2024,17:1708.SCI收录(4区).
[38] 李春生,刘涛,刘宗堡,张可佳,刘芳,刘晓文,田梦晴,白玉磊,尹靖淞,卢羿州. 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致密储层岩石薄片图像鉴定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网络首发).EI收录.
二、著作
1.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及评价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排名第1;
2.致密砂岩储层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科学出版社,2020年,排名第4;
3.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中浅层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排名第2.
三、发明专利
1、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构型理论解析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表征方法,2024,ZL202310510612.4,排名第1;
2、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油气运聚规律圈定砂岩型铀矿有利区的方法,2023,ZL202310628116.9,排名第2;
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沉积类比的地下曲流河带定量表征方法,2022,ZL202210357083.4,排名第2;
4、发明专利,目标跟踪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2022,ZL202210629461.X,排名第5;
5、发明专利,一种三角洲相储层物理沉积装置,2014,ZL201310094408.5,排名第1;
6、发明专利,环形剪切装置,2014,ZL201310225348.6,排名第1;
7、发明专利,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上干馏与发电联产集成系统,2012,ZL201220070945.7,排名第4;
8、发明专利,油页岩地面干馏与电厂锅炉汽轮机抽气综合循环利用工艺,2012,ZL201210074007.9,排名第5;
1.断裂形封闭性及控烃作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排名第5,省部级;
2.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形成期次及对油气控制作用研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11,省部级;
3.低渗透油层油“负”运聚机制及富集规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排名第9,省部级;
4.大型凹陷向斜区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富集区优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排名第4,省部级;
5.断裂控藏理论和技术及在复杂断块找油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排名第5,省部级;
6.榆树林油田成藏系统研究及潜力评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排名第2,省部级;
7.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排名第5,省部级;
8.大型凹陷斜坡区岩性类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优选,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018年,排名第1,厅局级;
9、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再认识及富集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2006年,排名第14,厅局级。
一、教学
(一)教授课程
截至到目前,主讲本科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学》、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质工程”学科《储层构型学与剩余油分布》;指导本科生挑战杯2人,其中1人获东北石油大学一等奖。
1、石油地质学,本科,2016~2023;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石油地质部分),本科,2011~2015;
3、储层构型学与剩余油分布,研究生,2012~2022。
(二)教学成果
正式发表教改文章1篇。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
(三)人才培养
先后指导硕士生总数52人(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4人),其中在读硕士生12人,在读博士生4人。资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正式举办的沉积学、古地理学等相关学术会议至少1次(会议论文展板收录及口头报告予以不同级别的奖励),正式发表科技论文至少1篇(SCI、EI收录论文予以不同级别奖励),野外地质考察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1、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14年10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龚勋,张云峰、索苏、赵容生、崔羽西、孙龙、陈岩);
2、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5年6月,青岛(指导学生参会:索苏、赵容生);
3、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2015年10月,武汉(指导学生参会:赵容生、郭林源、宗寿魁);
4、第四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6年5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刘立秋);
5、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17年6月,南京(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薛欣宇、王海山); 6、第十五届古地理及沉积学会议,2018年9月,成都(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薛欣宇、王海山、刘宇琪);
7、第四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2019年9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刘宇琪;董志文);
8、第五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2022年5月,武汉(指导学生参会:崔雨萌;胡赛寅);
9、第十七届古地理及沉积学会议,2023年8月,青岛(指导学生参会:张世祺、罗欣、李昌朋、唐莎莎)。
二、科研项目
(一)国家级项目
1.基于储层构型理论解析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集性多级次表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2025,60万元,负责(1),在研;
2.典型岩性油气藏区带解剖及评价方法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2020,99.68万元,负责(1),结题;
3.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结构特征对断层边部剩余油控制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2018,21万元,负责(1),结题;
4.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与软件,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013-2016,480万元,负责(1),结题;
5.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中国博士后基金,2014-2018,5万元,负责(1),在研;
6.断裂带内部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5-2020,205.35万元,参与(5),在研;
7.中西部重点前陆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油气分布,“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2015,200万元,参与(5),结题;
8.高孔隙性岩石中变形带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5,25万元,参与(3),结题;
9.断层相关圈闭油气安全开采风险性评价,国家973项目,2012-2015,133万元,参与(9),结题;
10.火山岩内断裂带结构、封闭性及与油气运聚和保存的关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2015,97万元,参与(6),结题;
11、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2013,46万元,参与(3),结题。
(二)省部级项目
1、基于储层构型理论解析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集性定量评价,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20-2022,20万元,负责(1),在研;
2、基于构型理论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多尺度表征,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0-2023,10万元,负责(1),在研;
3、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封闭性及对断裂边部剩余油控制作用,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7,5万元,负责(1),结题;
4、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特征及控藏机理,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012-2014,0.5万,负责(1),结题;
5、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浅层气成藏机理及分布特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2014,0.5万,负责(1),结题;
6、断层分割控油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2014,5万元,参与(3),结题;
7、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13-2015,20万,参与(5),结题;
8、特低渗砂岩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4-2016,参与(6),结题;
9、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方案相关问题研究,国土资源部,2013-2016,50万元,参与(10),结题。
(三)近5年的局级及横向协作(第1完成人)
1、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老区补充加密调整方案,安达市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9,86.6745万,负责人;
2、葡南葡362区块油藏及钻采方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19,150.89万,负责人;
3、2019年州6区块扶余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19,55.62万,负责人;
4、太172、太40区块井震结合储层预测及井网设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19,29.87万;负责人;
5、2020年八厂州6区块储层动用状况及调整挖潜对策优化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0,95.3883万,负责人;
6、太北开发区太19区块葡一组油层精细储层预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0,20.6万,负责人;
7、吐哈盆地重点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20,41.8万,负责人;
8、冀中坳陷斜坡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2022,145万,负责人;
9、徐家围子-升西向斜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再认识及开发潜力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1,61.8万,负责人;
10、升143区块葡萄花油层断裂内部结构特征及断层边部井位部署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1,76.4775万,负责人;
11、太北开发区北块井震结合精细储层预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1,20.6万,负责人;
12、杏69含油区北部扶余油层井网优化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2021,24.9775万,负责人;
13、苏北盆地页岩油产能预测方法及有效开发技术政策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公司,2021,47万,负责人。
14、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逆冲及走滑断裂控藏作用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22,38.8万,负责人;
15、典型复合岩性油气藏井震资料综合解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35.8万,主持;
16、塔21区块北洼槽南屯组沉积特征分析及潜力部署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公司,2022,50.9万,主持;
17、太北开发区北部区块高精度地震反演及储层建模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2,25.6882万,主持;
18、朝阳沟油田朝54-170区块井震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及有利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2022,32.239万,主持。
19、2022年第八采油厂肇293区块薄互储层井网补充调整潜力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2,61.8万,主持;
20、吉林探区重点区带热储层测井评价,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60万,主持;
21、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多尺度表征及分类评价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2,144.2万,主持;
22、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古地温与黏土矿物转化及其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133.9万,主持;
23、宋芳屯油田葡萄花油层高效井形成机制及分类挖潜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3,90.846万,主持;
24、青石峁气田上古生界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3,82万,主持;
25、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中深层储层主控因素及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3,40.6万,主持;
26、南苏丹3/7区Moleeta油田全油田研究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大庆油田国际勘探开发公司,2023,245万,主持;
27、冀中坳陷重点区带构造演化及浅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2023,149.25万元,主持;
28、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综合地质研究与潜力评价,安达市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23,91.67万元,主持。
三、招生方向
博士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硕士生(学术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硕士生(专业型):“资源与环境”。
1、硕士研究生科研补贴:研一期间每月不低于5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7000-9000元;研二期间每月不低于8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12000-15000元;研三期间每月不低于10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20000-25000元;
2、博士研究生科研补贴:每月不低于2000元,能力突出者参考课题组老师待遇发放年底绩效;
3、短期出差(七天及七天以内)每天补助180元餐饮费交通费;长期出差(超过七天部分),每天补助100元餐饮费交通费。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163318;
E-mail:lzbdqpi@163.com;
微信:Lzb13836725203;QQ:75827444;
联系电话:0459-6504051;(+86)13836725203。
姓名 刘宗堡 职称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职务
学术头衔 三级教授、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 储层沉积学与油气成藏机理,主攻方向为“河流-三角洲相储层沉积构型”、“碎屑岩储层砂体连通性评价”、“岩性油藏成藏机理”、“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和“油气储层人工智能评价”。
个人简介 刘宗堡,男,1982年出生,教授(博士),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br>
一、受教育经历<br>

2000年9月~2004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辅导员:历玉英教授;<br>

2004年9月~2007年4月:大庆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主攻大型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油水分布规律,导师:马世忠教授;<br>

2007年9月~2010年6月:东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主攻陆相盆地三角洲相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凹陷分区成藏模式,导师吕延防教授。<br>

二、工作后职称评选<br>

2010年7月: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讲师;<br>

2010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br>

2014年6月:晋升博士生导师(破格),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r>

2015年9月:晋升教授(绿色通道)。<br>

三、工作后经历<br>
(1)IAS和AAPG会员;<br>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岩性油气藏、东北石油大学学报青年编委,《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Petroleum science》、《石油学报》、《沉积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br>
(3)“油气藏形成组”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骨干成员;<br>
(4)“油气成藏与保存”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br>
(5)东北石油大学优秀青年科研人才。<br>

四、科研优势及特色研究方向<br>

研究方向:储层沉积学与油气成藏机理,特色研究方向如下:<br>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核心技术: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多级次层序界面精准识别及对比技术),该研究广泛应用于松辽盆地、海塔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提出了“同沉积构造抬升型层序地层格架”和“反向断块同沉积翘倾地层模式”,其对深入揭示层序地层发育规律和油气成藏规模具有重要意义;<br>
(2)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解剖(核心技术:现代沉积类比-野外露头解剖-岩心观察描述-测井曲线判识-砂体几何参数类比综合绘制单砂体级沉积微相技术),该研究立足于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创建了基于砂体几何参数和地震沉积学多因素耦合的单砂体级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方法;<br>
(3)三维储层构型解析及相控剩余油分析(核心技术:沉积模式指导-测井曲线标定-岩心识别-砂体构型数据库类比和油水动态验证的储层构型控剩余油技术),总结出曲流河点坝砂体构型解剖的5种技术和方法,提出基于断储配置关系、注采井网、微幅度构造和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综合进行相控剩余油挖潜,特别是断层边部大尺度定向井挖潜剩余油的技术方法,其对中国东部老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指导;<br>
(4)碎屑岩储层输导体系评价方法(核心技术:高频基准面旋回控制的输导层划分技术),建立了基于储层数值概率模拟的碎屑岩储层输导体系定量评价的3种方法和4大步骤,并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高频湖平面升降控制下的单一输导层输导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为研究复杂岩性油藏聚油规律和油水分布提供了基础;<br>
(5)致密砂体储层描述表征研究(核心技术:沉积相、成岩相、构造相评价技术,微观表征与宏观评价的多尺度耦合解析),提出了不同沉积环境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甜点预测方法,为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给予了有利支撑;<br>
(6)非常规油气储层人工智能评价(核心技术:致密油储层岩相类型测井曲线智能判识,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智能分割及成岩相定量表征),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岩相类型深度学习判识方法及致密油储层岩石薄片孔隙结构-成岩相评价方法,为非常规油气储层大数据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深度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术成果 一、期刊论文<br>

[1] 刘宗堡,马世忠,孙雨,张金刚,吕延防.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8,26(3):399-406.<br>

[2]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6):937-945.EI收录.<br>

[3] 刘宗堡,付晓飞,吕延防,付广,庞磊.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J].地质评论,2009,55(5):685-692.<br>

[4] 刘宗堡,吕延防,杨志,李秋影,李迪.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分布特征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9,33(4):382-390.<br>

[5] 刘宗堡,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李迪,李晓伟.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6):998-1006.EI收录.<br>

[6] Liu,Zongbao,Jia Junjie. Discussion about strata thickness reduction model of Putaohua oillayer of Sanzhao sag in Songliao basin[J].Procedi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2011,2(1):235-240.EI收录. <br>

[7] Liu,Zongbao,Bi 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of channel sand bodies in meandering river and remaining oil tapping study-as on PI2a of South-Two area in Sanan field[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361-363:8-14.EI收录.<br>

[8] 刘宗堡,贾钧捷,赵淼,孙庆华.大型凹陷源外斜坡区油运聚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长10地区扶余油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24(1):64-68.<br>

[9] 刘宗堡,赵淼,吕延防,马世忠,方庆,郭新.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4):984-990.EI收录.<br>

[10] 刘宗堡,闫力,俞静,刘云燕.松辽盆地太东斜坡区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36(6):14-21.<br>

[11] 刘宗堡,杨铁军,龚勋,刘洪涛,刘云燕.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4):32-38.<br>

[12] 刘宗堡,张云峰,刘云燕.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2):30-35.<br>

[13] 刘宗堡,赵容生,闫力,于英华.海-塔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6):743-750.EI收录.<br>

[14] Liu,Zongbao,Gong Xu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aining oil of Putaohua oil layer in Pubei oil field of Songliao basi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868:146-149.EI收录.<br>

[15] 刘宗堡,陈岩,刘广林.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5):211-222.<br>

[16] 刘宗堡,崔羽西,方庆,刘性全,仇翠莹,于玥.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J].沉积学报,2014,32(4):776-783.<br>

[17] 刘宗堡,闫力,高飞,付晓飞,于开春.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4,38(4):52-58.<br>

[18] 刘宗堡,索苏,潘龙,付晓飞,申家年.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浅层气富集规律及潜力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4):463-472.EI收录.<br>

[19] 刘宗堡,龚勋,马世忠,袁红旗,吕延防.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C].2014.<br>

[20] 刘宗堡,宗寿魁,姜崇,付晓飞,吕延防.凹陷向斜区油气滞留成因机制及成藏模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44(1):76-85.EI收录.<br>

[21] 刘宗堡,孙龙,吕延防,刘云燕.凹陷不同构造区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8):2992-3002.EI收录.<br>

[22] Suo Su,Liu Zongbao. Physical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main control of Take Putaohua reservoir in Gulong syncline,Songliao basin for example[J].Acta Geological Sinica, 2015,89(supp):450-451.<br>

[23] Fu Xiaofei,Lan Xiao,Meng Lingdong,Wang Haixue,Liu Zongbao,Guo Zhiqiang,Chen Zaih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zones and their control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t the fault edge: 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Xingshugang Anticline in the Daqing Oilfield, China[J]. Petroleum Science, 2016, 13(3): 418-433.SCI收录.<br>

[24] 刘宗堡,郭林源,付晓飞,张东,刘云燕,方庆,王海学,孟令东.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控油作用.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2):21-29.EI收录. <br>

[25] 刘宗堡,张云峰,刘云燕,薛欣宇,王海山,刘芳.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现状及石油地质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3):520-530. EI收录.<br>

[26] 张云峰,刘宗堡*,赵容生,刘云燕.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砂体静态连通性定量表征—以松辽盆地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6):1188-1195.EI收录.<br>

[27] 薛欣宇,刘宗堡*,张云峰,方庆.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例[J].石油学报,2017,38(11):1275-1283.EI收录.<br>

[28] 刘芳,刘性全,刘宗堡*,管宪莉,张云峰,刘云燕. 基于储层构型理论的致密砂岩成藏过程分析—以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39(2):268-278.EI收录.<br>

[29] 刘警阳,刘宗堡*,曹兰柱,刘性全,胡赛寅,潘国辉,刘芳.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研究[J].沉积学报,2022,34(1):1-12.(网络首发)<br>

[30] Fang Liu,Xin Wang,Zongbao Liu(通信),Feng Tian,Yuwu Zhao,Guohui Pan,Chengwen Peng,Tao Liu,Ling Zhao,Kejia Zhang,Shiqi Zhang,Xiaowen Liu,Rongsheng Zhao. Identific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lithofacies based on CNN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Fuyu reservoir of Sanzhao Sag in Songliao Basin[J]. 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3,222:211459.SCI收录(2区).<br>
[31] Cao Li,Yongzhuo Wang,Yongbing Zhou,Xiaodong Fan,Jianfei Zhan,Guosong Chen,Zongbao Liu.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ethod for Sandstone Thickness in a Zone with Dense Well Pattern Development Based on an Objective Function[J]. Processes, 2023,11(1):281 SCI收录(3区).<br>
[32] Lei Zhao,Weijian Mao,Zongbao Liu,Shijun Cheng.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ial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of Longmaxi shal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J]. 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2023,7(3):152-163.SCI收录(1区).<br>
[33] 胡赛寅,刘宗堡(通信),卢志霖. 嫩江上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及转化模式[J].地理研究,2023,42(3)747-760(CSSCI收录).<br>
[34] 刘警阳,刘宗堡(通信),曹兰柱,刘性全,胡赛寅,潘国辉,刘芳. 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研究[J].沉积学报,2023,42(2):485-497.<br>
[35]张云峰,刘宗堡(通信),应玉双,刘云燕. 决口扇对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J].沉积学报,2023,41(5):1329-1339.<br>
[36] Cao Wei,Tian Feng,Liu Zongbao,Liu Fang,Zhao Yang,Shi Ying,Wang, Weihong,Guo Xuebao. MLPCC-MLMAE-Based Early Stopping Strategy for Unsupervised 3-D Seismic Data Reconstruction[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24,21:7500205.SCI收录(3区).<br>
[37] Tao Liu,Zongbao Liu,Kejia Zhang,Chunsheng Li,Yan Zhang,Zihao Mu,Fang Liu,Xiaowen Liu,Mengning Mu and Shiqi Zhang.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Diagenetic Facie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Hybrid Intelligence—A Case Study of Fuyu Reservoir in Sanzhao Sag of Songliao Basin[J]. Energies,2024,17:1708.SCI收录(4区).<br>
[38] 李春生,刘涛,刘宗堡,张可佳,刘芳,刘晓文,田梦晴,白玉磊,尹靖淞,卢羿州. 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Mask R-CNN致密储层岩石薄片图像鉴定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网络首发).EI收录.<br>

二、著作<br>

1.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及评价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排名第1;<br>


2.致密砂岩储层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科学出版社,2020年,排名第4;<br>


3.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中浅层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排名第2.<br>

三、发明专利<br>
1、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构型理论解析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表征方法,2024,ZL202310510612.4,排名第1;<br>
2、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油气运聚规律圈定砂岩型铀矿有利区的方法,2023,ZL202310628116.9,排名第2;<br>
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沉积类比的地下曲流河带定量表征方法,2022,ZL202210357083.4,排名第2;<br>
4、发明专利,目标跟踪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2022,ZL202210629461.X,排名第5;<br>
5、发明专利,一种三角洲相储层物理沉积装置,2014,ZL201310094408.5,排名第1;<br>
6、发明专利,环形剪切装置,2014,ZL201310225348.6,排名第1;<br>
7、发明专利,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上干馏与发电联产集成系统,2012,ZL201220070945.7,排名第4;<br>
8、发明专利,油页岩地面干馏与电厂锅炉汽轮机抽气综合循环利用工艺,2012,ZL201210074007.9,排名第5;<br>

获奖信息 1.断裂形封闭性及控烃作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排名第5,省部级;<br>


2.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形成期次及对油气控制作用研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11,省部级;<br>


3.低渗透油层油“负”运聚机制及富集规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排名第9,省部级;<br>


4.大型凹陷向斜区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富集区优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排名第4,省部级;<br>


5.断裂控藏理论和技术及在复杂断块找油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排名第5,省部级;<br>


6.榆树林油田成藏系统研究及潜力评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排名第2,省部级;<br>


7.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排名第5,省部级;<br>


8.大型凹陷斜坡区岩性类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优选,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018年,排名第1,厅局级;<br>

9、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再认识及富集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2006年,排名第14,厅局级。

教学科研 一、教学<br>
(一)教授课程<br>

截至到目前,主讲本科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学》、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质工程”学科《储层构型学与剩余油分布》;指导本科生挑战杯2人,其中1人获东北石油大学一等奖。<br>
1、石油地质学,本科,2016~2023;<br>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石油地质部分),本科,2011~2015;<br>
3、储层构型学与剩余油分布,研究生,2012~2022。<br>
(二)教学成果<br>

正式发表教改文章1篇。<br>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br>


(三)人才培养<br>

先后指导硕士生总数52人(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3~4人),其中在读硕士生12人,在读博士生4人。资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正式举办的沉积学、古地理学等相关学术会议至少1次(会议论文展板收录及口头报告予以不同级别的奖励),正式发表科技论文至少1篇(SCI、EI收录论文予以不同级别奖励),野外地质考察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br>
1、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14年10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龚勋,张云峰、索苏、赵容生、崔羽西、孙龙、陈岩);<br>

2、第三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5年6月,青岛(指导学生参会:索苏、赵容生);<br>

3、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2015年10月,武汉(指导学生参会:赵容生、郭林源、宗寿魁);<br>

4、第四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2016年5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刘立秋);<br>

5、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17年6月,南京(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薛欣宇、王海山);

6、第十五届古地理及沉积学会议,2018年9月,成都(指导学生参会:张云峰、薛欣宇、王海山、刘宇琪);<br>

7、第四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2019年9月,北京(指导学生参会:刘宇琪;董志文);<br>
8、第五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2022年5月,武汉(指导学生参会:崔雨萌;胡赛寅);<br>
9、第十七届古地理及沉积学会议,2023年8月,青岛(指导学生参会:张世祺、罗欣、李昌朋、唐莎莎)。<br>

二、科研项目<br>

(一)国家级项目<br>

1.基于储层构型理论解析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集性多级次表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2025,60万元,负责(1),在研;<br>


2.典型岩性油气藏区带解剖及评价方法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2020,99.68万元,负责(1),结题;<br>


3.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结构特征对断层边部剩余油控制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2018,21万元,负责(1),结题;<br>


4.致密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关键技术与软件,国家863项目(子课题),2013-2016,480万元,负责(1),结题;<br>


5.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中国博士后基金,2014-2018,5万元,负责(1),在研;<br>


6.断裂带内部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15-2020,205.35万元,参与(5),在研;<br>


7.中西部重点前陆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油气分布,“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1-2015,200万元,参与(5),结题;<br>


8.高孔隙性岩石中变形带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5,25万元,参与(3),结题;<br>


9.断层相关圈闭油气安全开采风险性评价,国家973项目,2012-2015,133万元,参与(9),结题;
<br>

10.火山岩内断裂带结构、封闭性及与油气运聚和保存的关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2015,97万元,参与(6),结题;<br>

11、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2013,46万元,参与(3),结题。<br>


(二)省部级项目<br>

1、基于储层构型理论解析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集性定量评价,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20-2022,20万元,负责(1),在研;<br>

2、基于构型理论的三角洲相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多尺度表征,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0-2023,10万元,负责(1),在研;<br>

3、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封闭性及对断裂边部剩余油控制作用,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7,5万元,负责(1),结题;<br>

4、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特征及控藏机理,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2012-2014,0.5万,负责(1),结题;<br>

5、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浅层气成藏机理及分布特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2014,0.5万,负责(1),结题;<br>

6、断层分割控油机理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2014,5万元,参与(3),结题;<br>

7、裂陷盆地多边断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机理,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2013-2015,20万,参与(5),结题;<br>

8、特低渗砂岩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4-2016,参与(6),结题;<br>

9、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方案相关问题研究,国土资源部,2013-2016,50万元,参与(10),结题。<br>

(三)近5年的局级及横向协作(第1完成人)<br>
1、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老区补充加密调整方案,安达市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9,86.6745万,负责人;<br>

2、葡南葡362区块油藏及钻采方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19,150.89万,负责人;<br>

3、2019年州6区块扶余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19,55.62万,负责人;<br>

4、太172、太40区块井震结合储层预测及井网设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19,29.87万;负责人;<br>

5、2020年八厂州6区块储层动用状况及调整挖潜对策优化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0,95.3883万,负责人;<br>

6、太北开发区太19区块葡一组油层精细储层预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0,20.6万,负责人;<br>

7、吐哈盆地重点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20,41.8万,负责人;<br>

8、冀中坳陷斜坡区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2022,145万,负责人;<br>

9、徐家围子-升西向斜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再认识及开发潜力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1,61.8万,负责人;<br>

10、升143区块葡萄花油层断裂内部结构特征及断层边部井位部署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1,76.4775万,负责人;<br>

11、太北开发区北块井震结合精细储层预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1,20.6万,负责人;<br>

12、杏69含油区北部扶余油层井网优化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2021,24.9775万,负责人;<br>

13、苏北盆地页岩油产能预测方法及有效开发技术政策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公司,2021,47万,负责人。<br>

14、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逆冲及走滑断裂控藏作用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2022,38.8万,负责人;<br>
15、典型复合岩性油气藏井震资料综合解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35.8万,主持;<br>
16、塔21区块北洼槽南屯组沉积特征分析及潜力部署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公司,2022,50.9万,主持;<br>
17、太北开发区北部区块高精度地震反演及储层建模方法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2,25.6882万,主持;<br>
18、朝阳沟油田朝54-170区块井震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及有利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2022,32.239万,主持。<br>
19、2022年第八采油厂肇293区块薄互储层井网补充调整潜力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2022,61.8万,主持;<br>
20、吉林探区重点区带热储层测井评价,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60万,主持;<br>
21、州201区块扶余油层储层多尺度表征及分类评价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2,144.2万,主持;<br>
22、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古地温与黏土矿物转化及其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2,133.9万,主持;<br>
23、宋芳屯油田葡萄花油层高效井形成机制及分类挖潜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2023,90.846万,主持;<br>
24、青石峁气田上古生界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3,82万,主持;<br>
25、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中深层储层主控因素及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23,40.6万,主持;<br>
26、南苏丹3/7区Moleeta油田全油田研究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大庆油田国际勘探开发公司,2023,245万,主持;<br>
27、冀中坳陷重点区带构造演化及浅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2023,149.25万元,主持;<br>
28、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综合地质研究与潜力评价,安达市庆新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23,91.67万元,主持。<br>
三、招生方向<br>

 博士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r>

硕士生(学术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br>

硕士生(专业型):“资源与环境”。<br>

1、硕士研究生科研补贴:研一期间每月不低于5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7000-9000元;研二期间每月不低于8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12000-15000元;研三期间每月不低于1000元,业绩突出者每学年20000-25000元;<br>
2、博士研究生科研补贴:每月不低于2000元,能力突出者参考课题组老师待遇发放年底绩效;<br>
3、短期出差(七天及七天以内)每天补助180元餐饮费交通费;长期出差(超过七天部分),每天补助100元餐饮费交通费。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br>

邮政编码:163318;<br>

E-mail:lzbdqpi@163.com;<br>

微信:Lzb13836725203;QQ:75827444;<br>

联系电话:0459-6504051;(+86)13836725203。
上一篇:王海学 博导
下一篇:马世忠 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