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共大庆市委公布了《中共大庆市委关于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我院党委荣获大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实干实绩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步,学院党委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深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师生树牢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培养严实作风、锤炼过硬本领,始终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状态,全心全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能源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事迹材料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核心使命,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深入实施党建“四项引领工程”,精心构建具有鲜明地学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以实际行动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发挥,带领全院师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关键领域攻坚克难,谱写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培根铸魂强引领,锻造立德树人先锋队
学院党委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战略高度,视其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以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激发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的磅礴力量。
先锋旗帜高扬,铸就育人铁军。以党员教师吕延防教授领衔的“油气资源勘查教师团队”(党员占比高达97%)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学院立德树人的闪亮名片。这支以党员为主体的育人铁军,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数十载如一日躬耕讲台与油田一线,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度融入血脉和教学实践。他们带领学生“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在野外勘探的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在解决实际地质难题中增长才干,将“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炽热情怀深深植入学生心田。团队党员骨干带头扎根基层、奔赴艰苦地区开展科研教学,言传身教感召一届届毕业生主动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思想淬炼固本,筑牢价值根基。学院党委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党员教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全体党员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坚守教书育人相统一,在“三全育人”各环节勇当先锋。党委压实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强化顶层设计,狠抓课堂主渠道,党员教师带头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成功打造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导学团队2个,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屡获殊荣(国家级特等奖2人、一等奖6人;省级二等奖8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2项),实现了课程思政从“全覆盖”到“高质量”的跃升。
二、强基创优筑堡垒,夯实组织保障硬根基
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和战斗力的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将党支部打造成育人的坚强堡垒和攻坚克难的先锋阵地。
对标建设强规范,支部根基更牢固。党委以“六个过硬”为统领,严格落实“一融双高”要求,对标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创新构建“双融双促”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实施“组织工作体系建设、基层党员先锋锻造、党建研究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四项计划,强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
“党建+”融合创品牌,攻坚克难显担当。各教师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X”特色品牌,深度融合党建与核心业务。勘查技术与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资源勘查工程系党支部在党委领导下,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党员骨干带头组建科研攻关突击队,在复杂油气藏勘探、非常规能源开发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其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检验,双双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入选黑龙江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院党委获评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在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的感召下,学院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省师德先进集体、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向上向善好青年、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等)。
三、启智增慧促创新,点燃科研育人强引擎
学院党委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要求,着力推动党建与科研育人同频共振,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弘扬精神拓视野,厚植报国志。精心打造“地科大讲堂”品牌,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行业顶尖专家讲座,党员教授带头主讲,分享科研心路与家国情怀。2024年举办14期,有效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激发科研报国志向。
引育并举聚英才,反哺育新人。党委抢抓“龙江人才60条”等政策机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服务人才,着力引育兼具家国情怀与战略眼光的“五有”学科带头人。推动高水平人才深度参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党员导师率先垂范,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显著提升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六个一体化”深融合,协同育人结硕果。党委统筹推进“研究方向与课程、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科研平台与教学设备、著作-案例-教材、博硕课程与本科课程、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六个一体化建设,党员教师牵头承担融合项目,破除壁垒,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在党建引领科研育人深度融合下,地球科学学科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斩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76项;培养国家级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学生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奖”2人、“王涛英才奖学金”1人,科研育人成效卓著。
四、力行赋能重实践,淬炼实干报国真本领
学院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生动课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具有地学烙印的特色实践育人体系。
基地建设强支撑,打造实践金课堂。党委统筹资源,党员专家牵头规划论证,成功建设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柳江盆地国家级地质实践教育基地、大庆油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筑了国内领先的地学实践育人平台。
党员垂范在一线,言传身教润无声。在野外实习、油田实践等关键环节,学院班子成员、党员教师、辅导员带头“与学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学”。班子成员深入实习驻地慰问交流,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辅导员贴心守护。在辽宁兴城等野外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并联合开展“高举塔山精神火炬,照亮青春逐梦征途”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升旗仪式、老地质队员讲述奋斗史、走访红色教育基地、聆听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党员学生开展地质科普进校园等,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全过程,深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实践淬炼出真知,扎根立业获赞誉。“力行赋能工程”成效显著,学院毕业生以“专业精、能力强、闯劲足、作风实”的鲜明特质赢得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学院育人成果。超过80%的毕业生选择扎根油田生产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优秀校友辈出,如2010届王一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届梁法森(教育部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学生在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表现卓越,获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等国家级奖项81项,省部级奖励15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42项。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持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伟大事业中,攻坚克难,再立新功,续写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新篇章!
(作者:张家琦 编辑:张家琦 审核:韦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