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构造地质学”2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发布:2023-04-26 14:58:43  点击量:

202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我院"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构造地质学”2门课程入选分别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线下一流课程1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

课程成员

课程类型

1

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

刘淑芬、胡慧婷

 璇、张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2

构造地质学

孙永河

付晓飞、王海学

易泽军、王有功

线下一流课程

“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是一门集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地震数据处理、虚拟仿真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本科课程。该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勘探手段,培养学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等领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对地球资源勘探开发的认识。团队成员坚持地震勘探学科教育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主张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实现“以虚代实”、“虚实结合”。经过多年的持续课程建设,“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已形成四大实验模块:(1)地震波场传播模块,互动展示不同构造模型、波动方程和观测系统条件下地震波传播的波场特征和地震数据的形成过程;(2)地震资料采集模块,搭建虚拟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施工环境、采集设备及功能、地震采集原理和现场施工工序等;(3)地震数据处理模块,模拟地震资料处理主要技术流程的环节与步骤,帮助学生熟悉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流程的各步骤功能和作用,以及各相关参数的作用及设置;(4)地震资料解释模块,交互模拟综合地震解释过程中合成地震记录的生成过程,地层层位及断层的精细解释。有效填补了《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等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短板;实验过程涵盖了19个重要知识点,构建贯穿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全流程的知识脉络。截至目前,该虚拟仿真实验已在我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开设4期次;全网累计参与实验人次4202次,实验完成率高达99%。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集构造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貌学、构造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本科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地球物理现象、构造演化、地质地貌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团队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原则,持续推动新理论、新观点和新实践融入课堂,实现了4个方面资源建设:(1)拓展线上资源库建设,建设课程题库520题,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2)推动构造地质学教具建设,自主研发了3套构造地质学教具,让学生切实体验和理解不同地质现象的原理和成因机制,如“V”字型法则,通过研发的“V”字型法则激光投影仪,帮助学生理解“V”字型法则判断地层产状的原理。(3)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自主研发了4个系列(伸展、逆冲、走滑和底辟构造)17套砂箱物理模拟实验设备,建设了《构造形成演化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让学生走入实验室,直观感触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和差异性,结合中石油“断裂控藏”重点实验室,联合促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4)密切关注构造地质学前沿技术,持续推动教材资源更新建设,2017年联合出版了“十三五”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富媒体)》;历时4年,完成了欧美经典教材《构造地质学》译著,引入国际前沿内容,如变形带,有效指导解决油田开发注采矛盾。借助译著的电子模块资源,有助于学生对地质现象形成演化过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地质知识的深刻认识。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举措。截至目前,地球科学学院累积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这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百年大学建设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