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今天是:
学位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发布:2022-03-03 16:37:44  点击量: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度)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发展历史

本学位点可以追溯到1960年东北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1990年获得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批准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1年被批准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本学位点聚焦国家能源重大战略、油气行业领域和经济社会需求,坚持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特色,在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储层构型及剩余油表征、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等优势方向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石油行业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油气及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本学位点形成了以院士、“973”首席专家为引领,以青年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核心,以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黑龙江省“头雁”团队、省领军人才梯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9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学位点始终坚持大庆精神育人理念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已累计培养博士生200余人,硕士生2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涌现出了以中石化前任董事长傅成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

(二)目标定位与质量标准

围绕学校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百年大学的总体定位,制定了本学位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详见培养方案),符合本学科特点与优势特色,与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相一致。

(三)基本条件建设

1、培养方向

学位授权点聚焦国家能源重大战略、油气行业领域和经济社会需求,坚持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特色,设置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3个培养方向,每个培养方向下设若干个具体研究方向。

2、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任教师121人,其中专职导师9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6人)。正高级37人(占导师总数的38.5%),副高级32人(占导师总数的3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6人(79.3%),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5人(26.0%)。目前聘任的兼职教师结构较为合理,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际高端人才6名,国内油田高级技术专家32名,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

2021年在校博士生79人、硕士生121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1,研究生导师生师比3.5:1。从培养周期(3年)看,近三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1人,招收博士研究生46人,目前学位点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6人,硕士生师比为1.26,博士生师比2.3。

3、科学研究

(1)科研项目及经费

2021年,本学位点承担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35项,以及中国三大油公司等单位委托研究项目102项,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科研经费为1820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达49.6万元,年生(博士生+硕士生)均科研经费约达30.0万元。

(2)科研成果

2021年,本学位点共发表期刊论文258多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在业界公认的国内外石油勘探学科期刊发表论文32篇。

获得授权的专利12项,成果在油田、地方等单位进行推广应用;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

4、资源配置

本学位点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8655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有30余台(套)。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平台7个,建立了完备的运行制度和研究生开放的运行机制。建立了省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群,实行单独招生、中短期选派和双导师多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工学两用型人才,利用基地先后培养博士16名,硕士108名。学校制定了完备的奖助体系管理办法,有3个级别11类奖项13项管理办法。

(四)人才培养过程及质量

1招生选拔

建立招生选拔机制,保证生源质量,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分别为200%,博士研究生报录比分别为210%。。

2、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通过思政队伍复合化、课程思政体系化、社会实践专业化、基层党建一体化等特色做法,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课程教学

2021年,系统修订了相关管理文件保障课程教学质量;2021年立项黑龙江省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学校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2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正在积极建设中,目前本学位已形成一套博士、硕士的完善培养体系。

4、导师指导

本学位点拥有校内导师96人,占学位点教职工总数的79.3%。学校和学院制定导师指导管理办法,并在导师遴选、上岗、考核等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立了指导教师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培训与奖惩制度,跟踪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过程。落实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指导撰写论文。

5、学术交流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举办或参加线下学术会议人数有所减少,但参加线上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人数明显增加。2021年,本学位点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达60人次,进行会议报告的20余人次;进行会议展板报告的有5人次。校内外学者和行业专家共举办各类学术讲座22次。此外,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至少必须听10次学术讲座。

6、分流淘汰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养分流淘汰机制,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

7、论文数量与质量

2021年本学位点在校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5篇SCI检索,16篇EI检索。本学位点制定系列制度保证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8、学风建设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行为规范、明确了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查处程序和处理办法。2021年,本学位点的研究生没有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9、管理与服务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制度体系,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两级管理,学院为主,全员负责,导师为主”的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设立学院研究生学生会,为研究生提供督促建议的平台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加强了与研究生交流沟通,促进管理服务质量。

10、就业发展

2021年,本学位点博士生毕业5人,硕士生毕业36人,就业率达100%,博士研究生主要去向为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和科研单位,硕士毕业生就业以各大油田、地矿、地调行业类的国有企业为主,也出现了多元化就业的趋势,就业去向与专业方向吻合度较高。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本学科毕业生工作情况评价较高。

社会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瞄准世界石油科技前沿,解决油气勘探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一直引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学科团队解决陆相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深度参与国家储气库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创新提出了高含水点坝储层顶部剩余油水平井开发技术,首次构建了中深层储气库完整性评价体系,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理论、设计与管控的国际领先地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100 余亿元,有力支撑龙江经济和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主持或参与 2项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制定或修订,牵头编制了国家能源局《地热田勘查评价规范》行业标准。组织世界地球日、地质学知识走进中小学课堂等地学科普活动5次,开展石油勘探开发专业技术、野外地质实践、“铁人精神”团队拓展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达 200 余人次。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国家级科研平台缺乏。本学位点虽然拥有多个省部级平台,但缺少国家级科研平台,大型实验设备和尖端实验设备不足,制约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2、国家级领军人才偏少。本学位点虽然初步形成了以院士、“973”首席专家为引领,以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但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明显偏少,校内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师资队伍结构偏年轻化,支撑学位点建设发展显得后续乏力。

3、学科专业方向面向领域偏少。本学位点始终坚持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特色,但地质工程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

4、高级别科研项目及成果偏少。多年来,本学位点虽然承担了多项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但在数量、级别方面仍偏少,行业影响力不够。

5、研究生生源渠道偏少,博士招生规模偏低。目前本学点博士招生规模为17人/年,与同类院校相比,招生规模明显偏低,不能满足学位点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 整合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资源,多渠道争取平台建设资金,补充必要的大型实验设备和尖端设备,推动科研平台“提档升级”计划,推动中国计量认证(CMA)的页岩油检测中心、“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建设。

  2. 依托优势强、潜力大的科研领域,通过院士工作站、柔性引才等方式,汇聚一批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字号”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推进个体科研向团队科研转变、项目性科研向方向性科研转变,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实效,正高职称人数满足学科建设支撑,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职称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3. 按照一流学科建设体系要求,以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为主要导向,进一步加强地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建设,推动储气库地质工程、页岩油气地质工程、地热地质工程等方向建设。

  4. 立足于优势特色研究方向,进一步整合科研团队,锚定国家油气领域重大需求,争取在国家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所突破;对接国有企业生产需求,联合攻关油气领域重大联合项目,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和科研成果水平提升。

  5. 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生源渠道及生源质量。积极争取博士招生名额,扩大博士招生规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学位点